19、危殆关头,“走”为上计(1/2)
常言道,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。从军事上诠释这一哲理,是说在两军征战,败局难以挽回时,有三种选择,走是最好的选择,因为,降是全败,和是半败,走则未败,没有失败,就可能带来转败为胜的转机。在政界角逐时,形势难以挽回时,权谋家也经常把“走”作为上策,急流勇退,通过退却促使时局的变化,缔造新的转机。
蒋介石多次用过此战略,前面已论及他在1927年的下野,以退为进,使自己转危为安。5年后,蒋介石再次玩弄此战略。
事例:
蒋介石重返南京,掌握南京大权后,国民党内的争斗并没有终结,而是在积累、生长。到了1931年“九一八”事变前后,国民党内斗争再次白刃化,蒋介石再一次陷入群起而攻之的尴尬田地。
经由第一次“下野”和复职的妨害,蒋在退中有进,势力有了新扩张,但实在力还远没有到达能支配一切的水平。种种因素严重制约着他对权力资源的垄断。
在党内,蒋介石虽然居权力的最高位置,但却在党内、政界因为资历浅,受到党内元老派的轻视。其时的胡汉民、汪精卫虽然在与蒋角逐时,频频遭蒋介石的算计,但他们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,不怎么看得起蒋介石,他的政治职位还不十分牢靠。各派人物通过种种要领积累气力,或施加影响,窥视时机,时刻准备夺取最高权力。各派反蒋势力之所以未接纳行动,主要是尚没有可乘之机,同时,也没有人敢出来领头举反蒋大旗。
随着蒋介石“围剿”红军多次失败,反蒋势力乘隙倒蒋,形成了以广东军阀陈济棠为首的反蒋运动。
陈济棠是其时势力较量强大的地方军阀,所控制的广东是较量富足的地域,有军队15万人,组建较量可观的空军队伍,空军气力甚至比蒋介石的“中央军”气力还强。到了1931年,他不光在军事上准备富足,而且在政治上也有了可与蒋抗衡的资本,这就是胡汉民对陈济棠的支持。从历史上看,胡汉民的政治职位比蒋介石高,而且在权力角逐中,多次被蒋介石的诡诈术搞倒,铭心镂骨,必会坚决支持陈倒蒋。由于有这些资本,陈济棠认为可与蒋在政坛比试比试,此举若胜,便可以取而代之。
此时,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。原因起于1930年11月召开的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。在中原大战后,蒋介石制服了冯玉祥和閰锡山,稳定了政局,这样,他坐镇南京,独揽大权,通常都得他颔首,事无巨细,连国民党中央党部说了都不算,人们只得忍气吞声。对此,有极强权欲的元老派胡汉民怎能容忍,开始同蒋介石唱对台戏,品评蒋介石专权。
1930年11月,国民党召开三届四中全会,吴稚晖等人凭证蒋介石的意图,在会上鼓噪通过国民议会制定约法,然后依据约法选举蒋介石为总统。胡汉民在会上果真体现阻挡。由于胡的声望,蒋介石那里的少壮派们一时间没人敢出来与他对阵。只有国民党四元老之一的吴稚晖挺身而出,与胡汉民对簿公堂,两人发生猛烈的争吵,把整个聚会会议全搅乱了。聚会会议之后,胡汉民在国民党反蒋派系中起劲运动,阻挡吴稚晖转达的蒋介石的旨意。这是蒋介石绝对不能容忍的。
蒋介石软禁胡汉民,本想杀鸡给猴看,弹压反蒋举动。谁知适得其反,促成了反蒋派的团结。胡汉民通过前来为他看病的医生与孙科、古应芬联系,授意他们到广东团结陈济棠组织政府,与蒋介石控制的南京中央政府直接反抗。陈济棠获得这一信息后,急遽委派古应芬做桂系的事情。古应芬带着巨款,找到李宗仁、白崇禧,原来就有反蒋倾向的李、白欣然同意,一拍即合。广东和广西势力团结,海内反蒋派别马上响应,都集中在广东周围,党内有胡汉民派、孙科派、西山聚会会议派,地方军阀有唐生智、桂系、冯玉祥的西北军等,这些平时互有矛盾时有争斗的政治军事派别,在反蒋的旌旗下,抱成一团,为了一个配合的政治目的一致行动。
1931年4月30日,广东的古应芬、林森等人,以中央4个监察委员的名义,提出《弹劾蒋中正案》,历数蒋的罪状,要求免职核办。5月3日,陈济棠、李宗仁等揭晓联名通电,拥护此弹劾案。5月27日,广州正式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很是聚会会议,提出“救护党国,打垮独裁”的口号,宣布在广州建设国民政府。广州政府与南京政府相坚持,蒋介石不得已,以退为进,提出议和,两广方面要求先释放胡汉民,一方面蒋介石被迫允许,另一方面组织还击,从政治上、军事上攻击广州政府。
就在这时,1931年9月18日,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,张学良奉蒋介石的下令,实行不反抗政策,放弃东北。蒋介石实行不反抗政策,遭到国人口诛笔伐。他执迷不悟,坚持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政策,这是一种对外妥协、退让,对内坚持内战,剿灭红军,强化独裁统治的政策。
蒋介石希望以妥协退让,换取日本对华侵略政策的松动,然而,日本侵略中国的目的已定,并不愿留给蒋介石的体面,不光不止住侵略的法式,反而在占领东北三省之后,又侵略热河,步步紧逼。在蒋介石妥协、退让,日本咄咄逼人,加紧侵略中国的法式的配景下,全国的抗日热潮无法平息下来。上海各界迅速组织了抗日民众团体,80万工人发出告世界工人书,向全世界发出呼吁清静的正义声明,北平学生到南京请愿,要求抗日。9月28日,南京和上海学生甚至困绕了南京政府外交部,痛打了外交部部长王正廷。凭证其时统计,有快要五六万人到南京请愿,游行队伍喊出了“惩治罪魁蒋”,“阻挡国民政府投降政策”等口号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